尊龙凯时首页的技术支持-尊龙凯时首页

昵称:无   单位:宁夏公路设计院   来源:地址:邮编:   时间:2008-04-09
您好: 在我院最近一次初步设计中(项目为高速路半幅,路基宽12.25米:行车道宽3.75,硬路肩2.5米,设计速度80km/h)进行了v85运行速度测算分析!在得出的结论中有一点疑问希望老师能指点指点: 对于初始速度v0,软件和规范都是说现场调查或者查表估算得出.由于没有资料,我们本次设计采用了查表,设计速度80km/h对应v0为95km/h(小客车)! 去年我院委托您进行另一(整体式路基)高速公路进行v85运行速度测算分析时,初始速度v0采用的是100km/h,而不是按该项目设计速度100km/h对应的110km/h. 我的问题就是确定初始速度v0的具体方法和依据?
你好: 关于运行速度测算中的初始速度取值正如你所知道的,常规取值方法是:1、根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给定的不同设计速度一般路段相应的运行速度,这是对大量已建公路上行驶速度的统计分析上得来的。但这个速度一般是直线路段上的速度,速度取值较高,如果对于新建项目,其起终点是位于平交或立交处,按这种方法取值就会不准确。2、是根据设计项目起终点连接路段的现场调查资料得到大多数车辆实际的行驶速度作为本路段的初始速度,该方法取值合理、准确;3、还有就是利用本路段的设计速度作为初始速度的,主要是考虑本设计项目起终点处与其他公路连接可能是通过互通式立交、平交时,我们知道对于高速公路全定向的互通式立交,其设计速度最高取到80km/h,方法1中采用的运行速度最低也是95km/h,无疑不合适。采用设计速度相对合理。 另外,如果你做过几个项目的速度测算后,也会发现:初始速度对项目的影响只在开始的一定路段上有影响,当通过一个平直路段时,运行速度等于期望速度后,对后面的路段就不再有影响了。
昵称:fangweizhen   单位:铁一院   来源:地址:广州市三元里走马岗邮编:51000...   时间:2008-02-18
郭老师: 在设计中遇到这样一个情况: 一个低等级公路(等外级)按四级公路加宽(一类半加宽),全线不设超高。 为什么用设计向导生成的加宽段长度不是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第7.6.4条“不设回旋或超高过渡段时,加宽过渡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呢(比如我设置一个转弯半径为30m,而软件计算出的加宽段长度为20m,如果按照规范来说应该是15×0.7=10.5m),纬地软件对这种低等级公路加宽段长度设置是怎么考虑的呢? 我在尊龙凯时首页的技术支持里搜索了一下,好像没有找到想要的答案,所以想麻烦你帮我解答一下,因为最近出差,麻烦你答复到我的电子邮箱好吗?fangweizhen@163.com
你好! 按照新的路线规范第7.7.2关于超高加宽过渡段的规定,其过渡段长度应分别按照超高和加宽的有关规定计算,取其较长者做为过渡段长度,系统即是基于此规定进行计算取用的。软件计算给出的过渡段长度20米应该是按照超高渐变率计算得到的过渡段长度并取整为5的倍数。另外按照规范第7.4.3条的规定,四级公路的超高加宽过渡段最小长度为20米,所以软件对常规圆曲线的超高加宽过渡段最小长度默认按照20米取用。对于不设置超高时,加宽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米的规定应该是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因为一般达到了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时,大多也都满足不设置加宽的要求啦。 项目全线不设置超高应该是不符合规范规定的,当然你是可以不设置超高而继续完成本设计项目的。如果你需要修改加宽过渡段长度,可以在纬地数据编辑器中打开路幅宽度文件(*.wid)修改其过渡长度,纬地设计项目的数据文件都是纯文本文件,手工修改也是很方便的。我们也可以考虑是否在软件中增加此类特殊情况的设置,即当项目全线选择不设置超高时,加宽过渡段最小长度默认按照10米来考虑。 以上答复已经发送到你的邮箱,请查收。
昵称:hzhn   单位:北京   来源:地址:北京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甲26楼3单...   时间:2008-01-10
郭经理,你好! 感谢上次的关于超高的回复,现在依旧是超高的一些问题: 1、一高速项目,土路肩为-4%,超高值为-4%,按说这种情况土路肩是不用单独抬高到-2%后和路面一起旋转至-4%吧?可超高文件就是这样处理,不太明白意图; 2、规范已经有规定硬路肩横坡不宜大于5%,但5.83版本好像对这一规定没有考虑吧,得手工把超高大于5%的段落的硬路肩和土路肩的超高值改为5%,不知道后版本有没考虑? 3、现在的超高数据里出现9999,虽然没影响但很不直观,让人看得很混乱的感觉,是否可以考虑用超高值代换呢?
你好! 不用谢啦,为用户解决软件应用中的问题及提供完善的尊龙凯时首页的技术支持服务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1、纬地道路5.8版本对于超高自动计算的功能是做了一系列改进的,按照通常采用的计算超高过渡的方法,在超高旋转前会有一个抬肩的过程,即将路肩横坡抬高至和行车道同坡,也就是你说的土路肩横坡由-4%抬高至-2%,然后整个断面再饶路基边缘或中心的旋转轴进行超高过渡。此方法在一般的道路勘测设计教程中都会有介绍的。如果你需要使用以前版本的超高计算方式,只需要在注册表编辑中将相关键值修改一下就可以啦,具体修改方法已经发送到你的邮箱啦。 2、纬地道路5.8以后版本就是按照硬路肩单独设置超高并不大于5%进行设置的。可能你现在用的版本还不是纬地5.8系列吧,请核实纬地版本号。 3、超高数据文件里面的9999应该是表示忽略该数据,横坡继续在过渡渐变。可能是因为你一时还没有习惯吧,现在的超高数据文件从纵向每一列来查看其横坡度的变化过程应该比以前更直观。另外你可以通过纬地项目中心来查看该数据文件则更加简洁明了,而且在数据文件下方还有对应的超高示意图显示,以方便用户对超高渐变过程进行直观、快捷的检查复核。
昵称:herosu   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来源:地址:-邮编:5192241   时间:2008-01-07
郭总: 您好 请教一个立交设计上的问题 麻烦抽空解答: 立交设计中的匝道纵段面是否也必须考虑坡长限制(在现有规范立交章节都没有明确提到,如果套用主线的规范 立交展线长度就需更长则立交建设规模则需相应的扩大 这又很容易与业主的意见相悖 征地上问题也比较难与解决) 谢谢
你好! 规范对于互通立交区域的主线和匝道的纵断面(包括纵坡)已经有比较全面的具体的要求啊,按照这些要求进行设计就可以控制匝道的纵坡和长度了。虽然看似没有具体坡长的要求,但请注意确有竖曲线长度、最大纵坡等要求的。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匝道设计就是要在满足上述条件和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最短的匝道线形啦。我个人理解是不用套用主线对坡长的要求的。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约束因素的,如线形组合要求、加宽超高过渡段长度的要求、净空要求、克服高差要求等等。 欢迎继续讨论。
昵称:hanzhongneng   单位:北京卓星公路工程咨询公司   来源:地址:北京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甲26楼3单...   时间:2008-01-07
郭经理,您好! 新规范7.5.4有“但设计中对有硬路肩的公路,应考虑硬路肩随行车道超高过渡的需要,按实际情况的b值计算,则超高过渡段长度lc将相应增长。”对于高速公路的硬路肩为3或2.5米,如果加上这个值则b应该为11.25或10.5米,相应的超高缓和段将增加30-70米,变化比较大。这么理解不知道是否合理? 而5.83版本生成的超高文件里的缓和段长度依旧没有考虑硬路肩值,是不是我对规范的理解有错呢?谢谢解答!
你好! 你提及的是新规范条文说明中的7.5.4项,但请你同时注意7.5.6项的内容。我认为第7.5.4项是对较窄的一般公路项目时可以考虑的(但设计中对有硬路肩的公路),而7.5.6项是对断面较宽的高速公路等而言的。 该项内容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当采用中央分隔带外缘为旋转轴时,即便超高渐变率大于1/330,在纵坡较平缓的情况下,行车道排水因断面较宽而不能取得满意效果。为避免这种不良现象,除减小超高过渡段长度加大超高渐变率而在回旋线的某一区段内设置超高的措施外,还可考虑在行车道中间增设路拱线减小流水行程,从而减轻路面积水。” 所以我个人理解对于高速公路等项目按照行车道部分宽度来考虑设置超高过渡段的长度就是比较恰当的了。如果考虑硬路肩(计算b值时),那么致使主行车道部分的超高过渡和渐变率就会更小了。因为目前纬地系统中自动取用超高过渡段时是按照规范中约定的超高渐变率来取用的,其渐变率已经比较小了。 实际上关于加宽、尤其超高渐变过渡等需要方面,纬地系统已经在新版本中做了比较多的考虑和改进变化了。包括硬路肩独立超高的需要等。请你参考一下我们网站中v5.8版本的升级说明吧。
昵称:shenchuanli   单位: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   来源:地址:北京市酒仙桥东路1号院m7东4层邮...   时间:2007-12-26
郭工您好: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规定,单向单车道匝道圆曲线半径小于72m、单向或对向双车道匝道圆曲线半径小于47m时应对行车道进行加宽。匝道圆曲线的加宽一般出现在环形匝道上,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缓和曲线全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相同;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一是忘记加宽;二是对对向双车道的内侧行车道加宽,而外侧行车道不加宽;三是加宽不在行车道,而在硬路肩;四是按公路的双车道路面加宽值进行加宽。 规范还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加宽缓和段按线性过渡;bx=kb,其中k=lx/l;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加宽缓和段按高次抛物线过渡,bx=(4k3-3k4)b,或插入缓和曲线。若按设计速度比较,匝道一般相当于二、三、四级公路,因此匝道按线性加宽较为多见。 上述两种加宽过渡方式有一个共同缺陷,即加宽段的起点和终点存在折点,路容不美观。20世纪80年代末,广深高速公路设计时从香港引进一种三次抛物线加宽过渡方式,其显著特点是加宽的起点和终点无折点,加宽的线形流畅、圆滑,至今在设计中广泛使用。三次抛物线也适用于超高宽过渡。建议纬地软件修改加宽方式。增加三次抛物线变宽。更加灵活的对互通的端部进行设计。谢谢!
沈工:你好! 您反馈的意见很好,有根有据,虽然规范中并无罗列此种加宽方式,但是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将考虑马上开发增加此种加宽方式。这样纬地在目前支持的规范中所提供的两种线性和四次抛物线加宽方式的基础上,再增加三次抛物线方式。 如果您还有有关这种加宽方式的图形或者说明文字,请再发送给我们,以便于我们更加确认增加这种方式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我们将再新版中增加此项方式,再次感谢您对纬地的支持!
昵称:xn999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地址:咸宁邮编:437000   时间:2007-12-14
郭工: 您好,请教一个关于运行速度计算的问题,附图中的情况是分为一处弯坡段,还是纵坡点前面为曲线段,后面为弯坡段?《规范》对这点没有交代清楚,不知纬地v85是怎样考虑的?谢谢!
你好! 按照运行速度测算模型的划分原则,附图中的情况应该按照不同测算模型的判断条件来进行划分,段落划分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运行速度测算的准确度。附图中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前段的纵坡小于2%,从平曲线起点至曲中应该按照“曲线段”模型进行划分计算;平曲线后段纵坡大于2%,应该按照“弯坡段”模型进行计算。
昵称:qsand   单位: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   来源:地址:广州沙河天平架兴华路22号邮编:5...   时间:2007-11-08
郭工,您好! 我在做一个立交出口的t型平交渠化设计时,根据贵处专家的意见按路规(送审稿)进行设计,但在设计匝道上的导流岛时遇到几个问题想请教下:(图附后) 1、在设计中θ=72,按规范d=1.5m,岛端a大样"中的2.5米指的是哪个尺寸?图中左右标线边缘线的斜率如何确定?岛的长度(就是岛端a到另一个岛端间的距离)如何确定?如图. 2、还有,下图中d的尺寸规范有说明,那d对面那个宽度又如何求呢? 3、在设计中被交路w=9m,按规范r1=r2=12m,实际上当θ=72时,这样设计无法保证岛的下端距被交道行车道边缘为2~4m,请问当角度较小时,如何处理? 或者,郭工能否发一些相关的平交渠化设计例子给我学习参考? 工作急需,不甚感激立德公司的支持和帮助!!
你好!因为出差你的问题的回复耽误了些时间,请谅解。 实际上我项目: 当你在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试着完成一个项目平交口的设计之后,可能再回头来看平交口的渠化布置也不是那样困难的。 你发送的附件中的图形就是规范送审稿中的原图了。 1、岛端a大样中的2.5米指的该岛上端与圆弧岛头对应处的宽度,但是应该是减去两侧的0.3m的宽度以后的尺寸吧。图中左右标线边缘线的斜率在规范送审稿的下一页中间就有说明的啊,一般是1/20~1/40之间的,根据辅道的设计速度来定的了。而当你根据斜率把左右两条边先画出来了,再根据2.5米的要求将上岛头位置确定后,岛的长度不就有了吗。 2、d对面的尺寸也是通过右面的斜率减去标线的0.3就是了。至于d对应的位置也在规范的下一页中就有说明的。 3、如果希望将岛的下端上移,是的满足2~4米的要求是很容易的,增大左右两侧的半径或者增大下端岛头的弧线的半径都是可以的。规范里要求的只是这些半径的最小值。 平交口设计是一边绘图一边对比着要求修改,这样一步步完成的,不是有固定的做法的。 以上只是个人认识啦,供你参考吧。
昵称:lufan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地址:成都市南三环一段25号   时间:2007-11-11
我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麻烦郭老师一下: 1、做低等级道路路线设计时,许多地方要求进行纵坡组合计算,那么坡度不是整数的坡长值是否可以内插,如四级路时9%和8%限制坡度分别是300米和400米,当坡度为8.5%的最大坡长是否可以用到350米,8.7%可以用到330米。路线设计规范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2、对回头曲线的理解:回头大家都说是虚交的一种,但回头曲线有自己的平、纵规定,回头曲线是以总偏角来界定还是以地形来定义;还是以路线在不在同一坡面来确定;经常我与同事争论,跨沟布线设置的虚交总偏角也有100多度的,是不是纵坡,加宽也应该按回头曲线来控制? 问题比较菜!麻烦解释一下,谢谢!
你好! 1、我理解的纵坡组合应该是平均纵坡吧,也就是对于连续的几个上坡(或者下坡)时,将它们的总高差和总里程来计算其平均纵坡的。至于最大坡长之间是否可以像你所提到的那样的内插计算,我也不能确定了,如你所提到的8.7%可以用到330米。我想最好还是从总体的平均纵坡上给予考虑衡量更加恰当吧。 2、一般在进行路线布线、选线时,回头曲线是指在同一坡面上出现的连续回头的展线称为回头曲线的,而将根据沟型布设的转角较大的曲线叫套弯了。但是从指标取用上,我认为都应该考虑按照回头曲线来要求。因为从汽车行驶角度它们的要求应该是一样的了。 个人见解了,供参考。
昵称:dxf76   单位:山西省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来源: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79号邮编:03...   时间:2007-10-10
郭工,您好.我想问一个收费站的问题,以前路线到收费广场的过度段渐变老规范上说不能大于1/3,新规范上没有提到对收费广场要求,是不是这个随便取都可以啊,我们现在做的这个收费站是3进5出的,收费广场前端的路基是12米,他们在做收费站的时候,过渡段取了50米,进口这个位置还不是太明显,出口那个位置感觉特别别扭,如果是五个口全开,这么短的渐变长度直接过渡到只有一个车道的路段上,但是如果按1/3的要求增加渐变段长度又进入匝道桥上了,给桥组做桥带来很大的困难,是不是1/3的这个要求已经不需要了??还是另外有特殊的要求,请郭工简单说明一下好吗?谢谢 还有挖台阶的问题,纬地只能在横断面出图时一个断面一个断面进行挖台阶处理吗?如果路线很长,这样处理起来好像很费劲,如果能系统自动判断批量处理,请告诉我这么设置好吗?谢谢
你好! 你咨询的问题的确存在,新规范中没有了关于收费战场设计的内容。但是我建议你按照规范的送审稿来进行设计吧,送审稿中是有收费战场设计的细节要求的。对于送审稿和规范应该这样理解:送审稿是编写者的原意,正式出版的规范是在其基础上简化删减后得到的。这可能是新规范出版的一个目的吧,其取意是希望给设计者留下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不至于限制过多。过细的内容将在正在编写的《设计细则》中去进行详细阐述了。而《细则》就不如《规范》的强制性了,它们是两个层次。标准是法律,规范是要求,细则则是具体要怎么做了。 那么对于出现的旧规范中有而新规范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我的建议是继续参照老规范执行(或者送审稿执行),这既是设计惯例了,也一般是符合将来《细则》要求的了。 以上属个人意见啊。
尊龙凯时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总共57页 当前第 页
典型案例
下载升级

登录 是一种态度

网站地图